中文 | EN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执信孵化器,加速医疗创新成果转化,走出孵化新模式

来源:未知 2024-12-25

2024年,执信孵化器在医疗技术成果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天津肿瘤医院、天津汇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及其他创新企业间的合作方面。此次合作涵盖了两个关键项目:防针刺手套技术和输血管路抗血凝项目。作为医疗健康产业的专业孵化平台,执信孵化器通过深度资源整合,不仅成功促成技术对接,还加速了医疗产品的研发与临床验证。

防针刺手套项目的成果转化

防针刺手套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创新型手套,能够有效防止医护人员在操作针头时发生针刺伤害。传统的外科手套在面对针刺等尖锐物品时,防护能力较弱,容易造成医护人员受到伤害,增加感染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天津肿瘤医院与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在执信孵化器的支持下展开了紧密合作。结合包钢稀土研究院在材料研发领域的优势与天津肿瘤医院的临床需求,双方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更高防刺性能的手套。这款防针刺手套在保持灵敏度的同时,采用了稀土功能材料,通过优化填料结构,使得手套的防穿刺性能比传统医用手套提高了30%以上。

这一技术创新的成功不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高效的防护,显著降低了职业风险和医疗事故发生率,还提高了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性。特别是在传染病防控日益重要的当下,防针刺手套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加可靠的防护屏障。这款手套的防护效果已经得到了合作医院的高度认可。

通过执信孵化器的资源对接与技术支持,这一项目顺利完成了技术验证,并进入产业化阶段。未来,防针刺手套将有望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性,降低医疗行业的职业伤害风险。

抗血凝管路项目的成果转化

针对当前抗血凝功能材料的紧迫需求,结合国家新材料发展规划与市场需求,2023年,包钢稀土研究院启动了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重点攻克了国内在抗凝血药物使用时效方面的技术瓶颈,并积极推动稀土元素的高值化应用。该项目聚焦人工心肺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射肝素的问题,解决了肝素在体内代谢时对器官的损害以及残余量带来的后遗症这一国际性难题。

在此背景下,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与天津汇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签署了“新型稀土功能医疗材料”合作协议,经过一年的文献调研与实验,项目团队成功研发了稀土改性医用管路,着重解决了抗凝血功能,淘汰了传统的涂层技术,目前实验进展已进入稀土功能母粒和挤拉管路阶段,新的管路具备了高透过率和延长至24小时的抗凝血效果。

该项目在执信孵化器的推动下,已完成实验阶段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结合包钢稀土研究院在材料研发上的积累与汇康医疗公司在医疗设备领域的经验,成功构建了一套初步可行的抗血凝解决方案。项目正在准备进入临床一期验证,并计划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动物实验与临床验证中心开展动物实验。预计这一系列工作将为产品的最终上市打下坚实基础,并为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PVC300-FL-0.25%涂层在6天(144h)后牛颈动脉血样的流动状态

执信孵化器:打破信息不对称,走出创新桥梁新模式

执信孵化器作为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凭借高效的资源整合,打破了信息不对称,迅速促进了医院、科研机构、生产企业之间的对接,有效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市场化的顺利进行。通过协调各方合作,执信孵化器与医疗设备制造商、行业专家及政策制定者紧密协作,确保技术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无缝过渡。在孵化器的支持下,相关项目完成了临床技术验证,并加速了产业化进程,确保其成果能够快速惠及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

执信孵化器的作用不仅限于提供基础设施,它更是打破行业信息壁垒、促进技术转化的核心平台。在医疗行业中,除了为创新企业提供资源对接,执信还通过整合来自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方资源,推动技术研发与市场化。正是这种精准的资源整合,助力医疗技术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通过执信孵化器的精准对接,防针刺手套项目和抗血凝项目的技术成果已逐步进入临床应用阶段。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执信孵化器在医疗技术转化中的独特作用,也展示了创新平台如何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医疗技术的实际落地。作为孵化器,执信超越了传统的资源对接角色,成为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成果市场化的关键力量。



返回